商业获利的两种方式, 做产品跟做品牌
2019.05.10 / 观点
商业获利的两种方式, 做产品跟做品牌
有客户找上我们说要 “做品牌”, 问他说你为什麽要 “做品牌”, 他说:因为我做干了10几年工厂, 市场上哪个什麽什麽牌子都是我做的啊, 我做产品这麽好, 结果我就赚这麽点, 人家贴个logo就翻了几番, 那我就搞个logo不就好了, 我有产品优势可以来做品牌啊。
但是实际上 “做品牌” 真是这样吗? 就靠搞个logo就可以卖上价? NO, NO, NO....
这件事情完全都搞错了, 在这麽多年的经验下来, 老实说, 一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如果靠的是产品赚钱,那麽要取得胜利的唯一途径就是 “追求效率” 与 “降低成本” ,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靠卖货取得利润, 就要不停地追求比其他竞争者 “更快、更便宜” 才能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例如依靠引进技术、优化管理、建立渠道、形成规模…等等方式, 最终达到成本降低并追求利润最大化。格兰仕、Walmart、IKEA等公司都是箇中翘楚。
“做产品”搞的是货,
而“做品牌”搞的是人
“做产品” 搞的是货, 而 “做品牌” 搞的是人, 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跟事情。 经营品牌这种盈利方式要求企业有很强的营销能力和定价能力。 所有的奢侈品品牌走的大部分是这条路线。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人”上, 去挖掘消费者要什麽, 哪些是他们隐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 然后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对他们洗脑。 这样的盈利模式实际上贩售的就是品牌, 品牌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商品, 产品只是传递品牌的载体。
所以一个做了10几、20年产品的老板, 说 “做产品” 能力与经验是他 “做品牌” 的优势, 这件事情还真常常是事与愿违, 因为他的脑子里已经装满了卖货的思维, 没可能一下子切换成卖品牌的逻辑。照以往的例子看来, 习惯做产品的人来做品牌不但没有优势, 还反倒劣势一堆。 如果要投入品牌经营, 很多时候是企业二代会比父辈的创始人相對容易成功, 因为他们没有已经僵化的成本思维與包袱, 也更懂得“品牌经营”的重要与本质, 当然这个前提是父辈能真正支持并放手让年轻人来主事。
那到底什麽是品牌的本质?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檔精准扶贫节目上, 来宾们千里迢迢到南疆出钱出力希望说服并帮助当地瓜农把他们种的土瓜变成品牌瓜, 这样他们的瓜能从贱价卖上好价格, 有些村农民接受了辅导, 增加了必要的投资, 收入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但是到了其他村却遭到冷漠的对待与无情的拒绝, 农民拒绝的理由是因为他们认为要投入额外成本, 还不如就按照老方法种瓜就好, 他们没见到这是对未来利润的投资。 用这种短浅的眼光把品牌看做是成本, 不是只出现在农民身上, 这样的事情也居然每天都在一线城市里上演, 很多人用卖货的思维认为在品牌上花钱是成本, 这就是认知上根本的错误,
因为品牌
是投资、
是投资、
是投资、
(重要事情说三遍~) 。
所以再回到剛剛提到的土瓜,事实证明经过品牌系统化的提升, 新疆巴楚瓜已经从土瓜变成了留香瓜, 完成华丽的转身, 而瓜农们也已经从年收入400多元上升到亩收益4000元,总体收入翻了不止10倍。
瓜还是瓜, 就看你想卖个土瓜, 还是想卖个留香瓜?